初识北大,是初中时在《十三岁的际遇》的课文中,至今仍记得那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给了我多少想象和向往。没想到有幸能够在2006年的秋天,与一众同学走入燕园、走进国际关系学院,共同组成06级本科生大家庭,开启人生之路中一段蓬勃又略带青涩的奇妙旅程。
一
记得坐在迎新的大巴车上,懵懂兴奋中不免紧张: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同学、室友会是什么样的人?进入校园刚下校车,适才的不安情绪瞬间就被热情围上来迎新的师兄师姐们驱散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几箱沉甸甸的行李就被两位师兄帮忙提上了三轮车,一路送到了33楼宿舍。还没来得及问师兄姓名,他们就又投入到迎新的队伍中去。
转天就到了第一次选课,坐在学院图书馆的电脑前,五花八门的必修课、选修课、通选课看得人眼花缭乱。正在手足无措之际,又是师兄师姐们来帮忙了,从攒学分的规划到抢热门课程的技巧,从不同课程的内容到各位老师的特点……一群群穿梭在电脑前的身影,让头一次长期离家求学的我感到似乎离家也不是那么远。直到后来我也成了师兄,也开始迎新,才体悟到这也许就是国关大家庭氛围的一种传承吧。
二
说起家的感觉,不得不提当时我们的辅导员曲一铭老师和教务闫岩老师。我们06级一百五十来号本科生是一个大班级,要当好这么多人的辅导员、知心大姐姐着实不易。入学不久就是中秋和国庆节,曲老师专门来男生寝室慰问,唬得不少同学赶快收拾乱糟糟的寝室。当时聊的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曲老师一身翠衫却清晰地留在了记忆中。教务闫岩老师既优雅又可亲,同学们凡是有教务方面的问题,她都一一耐心解答。犹记得我们本科毕业分发学士服拍照时,闫老师热心地将自己的野餐垫借给大家放衣服杂物使用。垫子一时成了“抢手货”,在不同地方流转,最终不见了踪影。我们商量用班费赔偿,闫老师“严词”拒绝了,还开玩笑说,闲置的垫子终于发挥了最大功效,现在使命完成,该它功成身退了。
2008年春,时任06级本科生辅导员曲一铭老师(前排左五)与部分同学一起春游
三
在绿荫繁茂的南北阁之南、勺园对望,一栋略呈凹字形的大楼围住了一片绿色和静谧,这便是国关学院大楼了。南翼顶层的C307大教室不仅见证了当年我们早课时惺忪的睡眼,也见证了无数次精彩课程中或会意或爽朗的笑声。学院图书馆面积不大,设计却精巧,不仅为“学霸”们饱览专业书籍提供了场所,也为我偷懒阅读小说杂志提供了方便。阅读之余,看着阳光透过玻璃窗洒下来,再慵懒地伸个懒腰,别提有多惬意了。楼下的地下室虽然陈设简单,却是我们活动的乐园,留下了同学们为新生汇演、“一二·九”合唱排练的身影,回响着模拟联合国、辩论赛演练的激情陈词……
学院2010年元旦晚会前,06级本科舞蹈节目最后紧张彩排中……
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国关大楼的魅力不单在于有严肃正式的秋林报告厅、香气四溢的咖啡厅、布局精巧的阅览室,更在于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或博学儒雅,或风趣诙谐。在这里不仅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理论范式,更有“小鸡过马路,过是它的权利,不过是它的自由”这样幽默风趣的表达。犹记得许振洲、唐士其老师的哲学与思辨;杨朝晖、梅然老师的风趣幽默;更记得王正毅、查道炯老师的博学严谨,为我敲开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大门……当年学习之余,我们有时也自嘲所学为“屠龙之术”,毕竟未来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在国际上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然而随着工作日久,我慢慢体悟到,诸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思辨而不盲从的精神、独立而又包容的心态,以及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健全的人格,这是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
2010年,我们本科毕业啦!
五
如果问我在国关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幸结识这么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收获珍贵的友谊必然是答案之一。在我的身边不止有博览群书、下笔千言的学术达人,思想深邃、舌灿莲花的思辨能手,还有兴趣广博、文体兼通的全能型选手,更有积极投身各项活动、心怀家国天下的时代青年……记得入学伊始的班会上,大家自我介绍时妙语连珠,还有同学当场即兴赋诗,当时暗自想,能够和这样一群有趣的人共同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2010年,北戴河毕业旅行部分同学合影
后来,我们这群来自天南海北、性格爱好各异的人,在熄灯断电后分享仅有电源的过程中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一次次的卧谈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再后来,我们一同扛过了暑期的军训,一起见证了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景……这中间有过嬉笑玩闹、也有过争吵分歧,但不变的是我们的情谊,我想这也许就是“和而不同”最好的注解。后来的后来,我们毕业走向不同的地方,但“爱国关天下”依然是我们共同的口号,“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依然是我们共同的情愫。
2016年入学十周年,部分同学重聚学院
感谢国关学院,让我们相识相聚于勺海之畔,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祝福国关学院,祝你学术之树常青,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奔向梦想;期待国关学院,在未来的某天我们再次相聚,续写新的友谊篇章。
个人简介:
陈曦,2006—2012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进行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012年毕业后进入国有金融机构工作。
(图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