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调研指导国关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在国关楼C201会议室举行。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丽、副主任宋豫秦,关工委委员刘寿安、刘宝栓、安国江、杨展澜、耿琴,关工委秘书处干事刘诗琦和来自集成电路学院、外国语学院及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关工委的负责同志出席座谈。国关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康涛,关工委副主任潘国华,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张昕扬,团委书记、关工委秘书长李睿璇,关工委委员堵德财、霍艳丽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议由李睿璇主持。

孙丽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本次调研座谈会,围绕关工委成立35周年以来的工作成效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旨在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关于推动“五好”关工委建设的部署要求,选树典型、查找不足、促进交流,推动基层关工委工作进一步走实走深。希望来自多个学院的关工委负责同志和离退休教师代表能够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分享关工委在立德树人、组织建设、品牌活动、“五老”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康涛对标“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要求汇报了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他表示,国关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学校关工委指导和学院党委领导下,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五老’主体、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健全领导班子,完善条件保障,为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充分发挥“五老”优势,邀请资深教授参与思想引领、教学督导和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专题党课、青年教师沙龙、教学基本功辅导等方式助力师生成长。同时,用心做好老同志服务保障,落实关怀慰问,营造尊老敬老、老小互助的良好氛围。学院还注重品牌建设,强化学科特色融合,推动学术传承与中外交流,有效提升了立德树人的综合实效,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座谈环节,学院关工委委员先后作经验分享。潘国华指出,关工委应以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党团组织的引导以及班主任的作用都至关重要。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问卷、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学情,沟通教员、学生与学院领导,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睿璇表示,学院精心组织策划的“博诚教授茶座”“挑战杯宣讲会”“洞明书屋”“I-SISERs中外学生融合项目”等活动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育人平台。这些活动不仅拓展 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增强了跨代际、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校关工委委员进行交流发言。安国江赞扬国关关工委在发挥“五老”作用方面成效显著,注重激发青年活力,活动内容丰富、氛围活跃。建议学院作为二级学院典型,进一步推动关工委工作规范化建设,制定章程、细则与评判标准,举办学术论坛,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将二级学院关工委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刘寿安指出,北大人既要“顶天”——仰望星空、追求卓越,也要“立地”——脚踏实地、服务现实,老同志为学生开设讲座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学院已通过“五老”赋能推动文化建设,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耿琴表示国关学院作为社科领域的重要力量,学风扎实、声誉卓著,潘国华老师等老一辈学者为学院奠定了深厚学术根基。学院在发挥“五老”作用方面重点突出,尤其在教学督导、思想引领等方面集中发力,特色鲜明。闫桂珍表示,许多老教员、老党员是学院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他们的贡献应被系统记录和传承。目前相关历史资料整理仍显不足,希望加强院史梳理工作,通过研讨会、回忆录等形式,保存珍贵历史记忆,传承专业精神。杨展澜作为理科学院代表,深感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成长。她高度赞扬了国关学院的努力,表示理科学院也有类似传统,如胰岛素合成等重大成果背后都有老科学家的奉献,他们的著作与精神持续激励青年学生。

宋豫秦和孙丽作总结讲话。宋豫秦高度肯定了学院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表示国关学院关工委工作扎实、方向明确,虽成立时间不长,但老中青结合紧密,基础条件优越。学院应继续发挥关工委的中枢组织作用,将老同志的智慧与积淀有效传递给学生,教学督导组的工作尤其值得肯定,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孙丽对学院关工委扎实工作、积极探索表示赞扬,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二级关工委组织建设,动态补充青年教师委员和学生委员,优化队伍结构,凝聚离退休老同志优质资源,推动关工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二是推动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结合学院学科特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记忆度的品牌项目;三是抓住契机,积极探索关工委工作与离退休工作、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形成育人合力,推动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经过本次调研座谈会,国关学院关工委将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发挥“五老”作用、打造工作品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字:高婧雯
图片:田田叶
责编:田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