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主任庞珣应邀于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作题为“地缘政治决策中的鹰派偏见:基于人类与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比较实验”(Hawkish Bias in Geo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Human and LLM Agents)的学术讲座。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尹伟文主持活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祝诣博、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潘维、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亦洲等出席。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日益进入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等关系重大的决策领域,系统评估AI决策应用的影响与风险,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庞珣教授在讲座开篇指出,当前AI技术已从“未来议题”转变为“进行时”,包括美国国防部在内的多国政府部门已在实践中部署AI系统,因此,系统评估AI辅助或驱动的外交决策可能产生风险和偏误,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学术与现实任务。

随后,庞珣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她所领导的跨学科团队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以一项旨在识别外交决策中“鹰派偏见”的随机对照实验为基准,运用实验中人类受试者的人口学变量构建了3,973个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智能体,以单个智能体决策和多智能体系统复现原实验中的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观察智能体是否复制、放大、减弱或复杂化人类决策者的“损失框架效应”、“意图偏见”和“反应性贬值”三种鹰派偏见。研究发现,LLM智能体与人类决策者一样,在信息稀缺和非结构化决策中展现出启发性偏差,但偏差的模式与人类的认知偏差在机制和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难以为人类所理解和预测。庞珣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人类偏见多源于心理捷径和情绪冲动,而LLM智能体的偏差则更可能来自其内嵌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实验设计中语言线索的过度敏感。研究表明,当前将人工智能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决策具有较高风险,有可能复杂化地缘政治和增大不确定性。

进入讨论环节,王亦洲、尹伟文依次对本研究进行评议,两位评议人均对研究的创新性、严谨性以及现实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为理解人工智能在高风险决策中的行为模式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经验证据,也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当前的问题和挑战。庞珣教授在回应中将讨论延伸到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在政治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如何进一步评估AI的决策风险、以及如何构建负责任的AI治理框架等重要问题。现场师生提问踊跃,就实验设计、模型差异性与政策启示等角度与庞珣教授深入交流。

讲座在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中落下帷幕。庞珣教授团队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由于地缘政治决策具有信息有限性和问题开放性的特点,引入以模式识别为主的AI系统进行决策辅助需非常审慎。
文字:王蕙仪
图片:交流师生
责编:祝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