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上午,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康涛、副院长祝诣博、党委副书记张昕扬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师生党支部书记、教职员工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青年骨干、留学生代表等200余名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在秋林报告厅共同收看大会直播,同时各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师生线上线下收看直播,深刻体悟大会精神,激发磅礴奋进力量。




集体学习现场
学习感想
观看阅兵仪式后,我深感家国情怀的深沉与厚重。那整齐划一的队伍,那激昂奋进的旋律,都让我热血沸腾。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最好见证,更是对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家国情感的最好激发。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是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的集中展示,无疑是我国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最强保障。从“钢铁洪流”到“科技方阵”,铿锵步伐,踩出复兴的鼓点,响彻和平之音。这样的伟大时刻,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祖国日渐强盛而骄傲,为祖国的科技日益发达而自豪,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撼动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影响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
——党委书记 康涛
阅兵仪式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强盛和猎猎军威,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不断开创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辈,坚定对党和祖国的信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党支部书记、教授 丁斗
九三阅兵式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阅兵展示的先进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体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这场纪念盛典不仅是一次视觉与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国家安全实践课”。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当下,这些装备背后的技术突破、作战力量体现的战略思维,都将成为引导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鲜活案例,推动学科理论与国家现实需求同频共振。阅兵式同时传递出“以实力护和平”的坚定立场。阅兵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守护和平”的底气展示,是对和平的珍视与捍卫。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育人使命,要让珍爱和平的精神在新一代青年心中扎根生长。
——国家安全学专业党支部书记、助理教授 徐沁仪
今天我全程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感触颇丰。除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外,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三支兵种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歼-35A、歼-20S等五代机、“东风”“鹰击”等系列导弹、“机器狼”、无人机等智能装备悉数亮相。我既深感人民军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亦颇感革命先烈的艰辛以及祖国繁荣安定的来之不易。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外交学专业党支部书记、长聘副教授 罗杭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仪式上,津巴布韦和刚果布两位非洲领导人也出现在外国政要中,非洲国家似乎与中国的抗战相隔万里,如何理解用意呢?
虽然相距遥远,非洲国家主要参与盟军在北非战场的作战,但超过100万非洲士兵被征召加入盟军,承担了大量后勤、运输和战斗任务,特别是为了运输战略资源与后勤方面,为盟军在红海沿岸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资运输保障,可以说在盟军北非战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参与战争,非洲人自身的民主主义运动也迅速兴起壮大,直接推动了后面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邀请包含非洲在内的五大洲的26国元首,中国借助共同的历史记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尤其凸显中国对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视,表明中国正推动平等有序的多极化格局,非洲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进一步强化了“非西方阵营”的凝聚力。另外,受邀政要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中亚五国、东盟及南亚领导人,非洲国家的参与进一步印证该倡议的全球影响力,更直接体现经济合作与政治互动的联动效应;同时,非洲是全球重要一极,中非合作是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最重要投放地,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展示,将与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一起更好在未来做出贡献。
——国际政治专业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刘海方
今天上午,学院党委组织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内心澎湃,感慨万千。当庄严礼兵托举旗帜迈步向前,当抗战老兵镜头一个个闪过,我深深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正是他们用生命筑起长城,才换来今日山河无恙、盛世安康。看着受阅将士挺拔的身姿,看着一架架一台台先进的装备,我为祖国强盛感到深深的自豪。愿世界和平,没有纷争。作为高校行政服务人员,我会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铭记历史、传承信仰,在服务全院师生、推进科研工作中尽心尽责,努力为双一流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行政党支部书记 王雨濛
2025年9月3日,学院组织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受震撼与感动。阅兵仪式庄严隆重,天安门广场上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军容严整、气势磅礴。习近平主席检阅部队时,官兵们精神饱满,口号响亮,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威武与团结。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启程,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强盛。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和平与发展的坚定信念。观看此次阅兵,我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团结,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发展、为教育事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行政党支部党员 王海媚
八十载风雨兼程,从烽火连天到国泰民安,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当自主研发的军事装备以雷霆万钧之势驶过天安门,我看到的不仅是大国重器的威严,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每一件利器都在诉说着:今日中国,已有足够能力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这场阅兵激荡起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怀,也将化作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作为北大青年,我们更应当勇立潮头,引领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2023级本科生、预备党员 王张津怡
当铿锵的脚步声震彻长安街,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我,内心满是震撼与自豪。受阅将士的挺拔身姿、先进的国防装备,不仅展现着今日中国的强大实力,更承载着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抗战精神。作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我深知历史的重量。80年前,先辈们为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如今,我们更应传承“同仇敌忾、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专业所学洞察国际局势,以青春之力守护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奋斗。
——2023级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 司雨涵
作为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党员,这场阅兵于我,远不止于震撼。它是历史的回响,是血与火铸就的和平宣言。老兵们无声的敬礼,是民族记忆最沉重的注脚,提醒我们今日的安宁何其珍贵,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在破碎的世界格局中拼杀出来的。长安街上展示的国之重器,是捍卫主权的钢铁长城,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实力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关系不仅是书斋里的理论推演,其核心是关乎国家存续、人民福祉的生死命题。我们研究国际格局的演变、外交智慧的博弈,终极目标正是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身为一名党员,我更深感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是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教训;是立足国关专业,锤炼过硬本领,为国家的和平崛起贡献智慧;更是以党员的标准,时刻准备着,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守护这用鲜血换来的盛世荣光。九三阅兵,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坚定了我投身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的信念与决心。
——本科生第二纵向党支部书记 陈子谦
今天的阅兵既震撼又令人动容。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提醒了世界,中国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与牺牲;这些损失,在我的祖国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理应得到更多的认同与铭记。阅兵过程中,我心中浮现出另一个疑问:如果那些在二战黑暗岁月中牺牲的中国人能够看到今天的中国,他们所付出的生命与梦想,是否会觉得已经得到了回应与实现?我希望今天的阅兵能再次让世界记起,中国在二十世纪打败法西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也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我的中国朋友们,真切地为父辈、祖辈们自那以后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2025级PKU-LSE项目硕士研究生Ava Deverell(英国)
作为一名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的留学生,观看阅兵式让我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深刻内涵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让我更加直观地见证了中国当前国内治理体系的发展以及其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
——2024级MIR项目硕士研究生 马懿欣(新加坡)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场阅兵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时,那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实力和高昂士气。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更是第一次对外展示,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守护。它让我们牢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维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定决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余冰清
9月3日上午九点,学院师生在秋林报告厅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听着八十响礼炮轰鸣,注视着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行至升旗台,那一刻,抗日战争的惨烈历程与英烈们的巨大牺牲在我脑海中浮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无数前辈的奋斗与牺牲使我们终于得以挣脱被侵略的惨痛命运,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屹立。此外,自1949年新中国首次阅兵至今,我国武器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本次亮相的诸多全新装备更是令人振奋自豪。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阅兵结束后放飞和平鸽的环节也令人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正日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与使命。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拥有了捍卫自身安全与尊严的强大能力,同时我们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这种对和平的坚守、对平等的尊重,正是中国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赢得世界众多国家信任、能够团结所有热爱和平的力量共同前行的重要原因。
——2023级硕士研究生、预备党员 修一兮
今日观看九三阅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80年国防发展日新月异,其背后乃是先辈们前赴后继换来的国土统一,是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最好印证。一排排方阵齐整走过,一辆辆战车呼啸驶过,我看到的是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现代化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步伐,一句句整齐嘹亮的口号,尤其是那一句“标兵就位”,我听到的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对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呼唤,也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转化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魄力。
——2024级硕士研究生、党员 雷欣洋
收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彰显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权、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警醒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此次阅兵表达了对先烈的崇高敬意,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党、爱国教育。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2024级硕士研究生、预备党员 蔡元培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感震撼与责任。80年前,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带领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如今,党领导下的国防力量不断强大,为国家发展与和平稳定筑牢屏障。礼炮轰鸣,仿佛穿越时空,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与当下国泰民安的图景交织,不仅是对14年抗战中牺牲英烈的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见证。伟大抗战精神不是陈列的历史,而是前行的动力。作为青年党员,我将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为指引,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把个人所学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实践服务,都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守护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
——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研究生纵向党支部书记 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