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24日,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以下简称“全国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瞿毅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唐士其,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前驻突尼斯大使张建国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编审、《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主持开幕式。
瞿毅臻、唐士其、张建国致开幕辞,庄俊举主持开幕式
瞿毅臻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与全国博士生论坛的发展历程。瞿毅臻指出,全国博士生论坛为国际关系学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论坛对于活跃学术创新氛围,促进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学术交流,激发博士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与会博士生勇于创新,产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推动国际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唐士其院长首先向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察哈尔学会及与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他着重阐释了本次论坛主题“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这一主题能够激发博士生深入思考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未来发展。唐士其强调,国际关系研究需要探索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同时应关注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他指出,学术研究不应“为了进步而进步”,而是要为中国的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特别是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角度做出扎实的知识贡献。最后,唐士其表示,希望本届论坛能够加强国际关系研究共同体的建设,推动更多学术成果的产生。
张建国秘书长回顾了察哈尔学会参与博士生论坛的历程,并指出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本次论坛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他认为,论坛将为推动学术交流、理论创新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平台。随后,张建国介绍了察哈尔学会作为行动导向型智库在冲突解决与和平事务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和平与中外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察哈尔学会正在开展“察哈尔青年学者”项目,本届论坛的获奖同学将被授予“察哈尔青年学者”荣誉称号,希望以此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精神、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学者,并鼓励与会青年学人积极参与学会相关活动。
会场图
在为期一天半的讨论交流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21所高校的36位博士生发言,9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对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11月23日上午讨论的主题为“国际关系中的前沿议题”和“学科融合视野下的新兴领域”。讨论的议题包括:国际关系中的东南亚气候安全风险、欧盟气候政治新动向、全球供应链的武器化、“全球南方”的战略叙事转换逻辑、国际关系中的科技政治、联盟政治中的领导人因素、美国人工智能竞争的叙事策略、产业地理变迁、海合会国家数字技术发展、后发国家创新产业培育、全球价值链权力、技术进步与政治思潮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祁昊天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担任点评嘉宾。
宋伟、祁昊天、赖华夏点评
宋伟强调,论文写作要聚焦明确且创新的研究问题,厘清技术性要素,并从政治学立场展开分析。他指出,对研究材料的使用要综合收集多方资料并谨慎材料,需减少复杂概念,保持逻辑清晰,深入探讨“为什么”的核心因素。他还指出,各位同学要关注有趣而深刻的问题,避免迷失在“解构”中,而是应坚守自己的学科自觉,勇于“建构”新知识。祁昊天肯定了学生选题的新颖性、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研究延展性,但强调研究需更清晰化和逻辑自洽。他建议要摒弃学术研究中的“当下主义”,完善研究链条,从矛盾性入手切入问题,避免事后合理化阐释,确保因变量和事实的完整呈现。赖华夏强调应厘清研究对象的政治属性,剖析文章核心概念,提炼亮点并强化论据支撑,清晰界定不同概念边界。她特别提及同学们应将具体议题置于历史视野中,探讨长时段下某一因素的国际关系影响,综合性分析概念并关注研究议题的系统性与深度。
11月23日下午讨论的主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和“国际关系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塑”。讨论的议题包括:数字关税、美国两党选民、泛非主义的分流、安全威胁与贸易偏好、不对称依赖与国家形象、北约对华战略、新依附理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国际政治的“神学转向”,“全球南方”的学术概念争论、国际关系的“概念史转向”、本体安全与国家建构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外交评论》编辑部主任、编审吴文成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罗杭担任点评嘉宾。
袁正清、吴文成、罗杭点评
袁正清肯定了各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和方法论自觉,认为同学们的思考很有前瞻性和反思性,并就跨区域比较的可比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资料搜集时的准确性等内容提出具体建议。他表示,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兼具中国与国际关怀,在进行学理研究时注意甄别多样的学术知识,对必要的学术霸权进行“祛魅”,剖析问题背后的产生动力和深层原因。吴文成肯定了同学们在文献整理、资料运用及研究前沿探索上的理论意识。他指出,研究需要更加集中,避免问题范围过于宽泛或简单问题复杂化,应在研究时注意区分层次并确保结论的延展性与可信度,具体锚定某些时段进行针对性分析,避免泛泛而谈或文字冗余。同时,要注意研究时间和背景框架的界定,关注核心概念的价值及思想创新意义。罗杭肯定了同学们在研究选题上的创新性和问题意识。他指出,同学们在构建理论框架时需要更加注重概念清晰性和逻辑严谨性,做到“有所承接、有所突破”,学术研究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具体兼系统的思考与落地化的成果呈现,以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11月24日讨论的主题包括“国际关系研究对象的演进”和“国际关系分析中的后发国家”。讨论的议题包括:国际制度间互动、对传统联盟理论的反思、非洲地区安全治理、国际关系史的“去西方化”、美国主要盟国跨国企业的地缘政治选择、中国对非投资与合作、左翼民粹主义的地区比较、印度对美“印太战略”认知、后发强国与理性战略、国际关系的圈层外交分析方法、泰国民粹主义、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差异等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国际政治科学》主编漆海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莲莲担任点评嘉宾。
赵晨、漆海霞、刘莲莲点评
赵晨肯定了各位同学的选题意义、写作的完整性和扎实的研究功底。他指出,概念选取、变量操作和机制都需要进一步紧扣主题,应保证在研究时所搭建的案例具有实证支撑,聚焦于国际关系中的变化性因素与反常性要素进行思考,以平实的语言充实论述的恰当性与学理深度。漆海霞赞扬了各位同学的论文选题新意,尤其表示论文选题应该更为聚焦,注重研究创新和既有知识的联结。她建议同学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应确保多个因素的干扰变量对文章假设的影响、操作化的测量应更加精确,避免对研究进行模糊与随意化的“贴标签”,审慎地提炼既有的经验现象,在提出新兴框架时审视自我的理论限度和贡献。刘莲莲肯定了各位同学论文结构的完整性和选题对时代的回应性意义,提出需关注在文章前后表述时的逻辑周延,研究时注意普遍性价值凝练,做到与既有知识体系进行对话时做到“破而后立”。她指出,在进行分析研究时应在谨慎使用分类方法的同时,扩大对自变量设计时的自身的案例或数据库收集,从而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发掘理论共性。
论坛合影
经论坛学术委员评审,本届论坛共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两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海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副主编赵梅为获奖同学颁发一二三等奖,察哈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研究员柯银斌为获奖同学颁发“察哈尔青年学者”证书。
张海滨、赵梅颁发论坛的一二三等奖
柯银斌颁发“察哈尔青年学者”荣誉证书
在11月24日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海滨致闭幕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钱雪梅主持闭幕式。
张海滨致闭幕辞,钱雪梅主持闭幕式
张海滨副院长首先对察哈尔学会、点评老师与参会同学对博士生论坛的热情参与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国际关系的研究理应回答“时代之问”,具体体现为需要迭新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亟待反思国际关系研究对象。当代的国际关系研究不仅需要将国际关系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而且应关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在解释、预测国际关系现象上的意义,关注新兴科技动态与国际关系重大现象的关联。最后,张海滨鼓励各位参会同学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对国际关系研究、对日常生活变革的革命性思考,发挥青年学者的使命担当,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钱雪梅教授在闭幕式中表示,全国博士生论坛将持续地为同学们的学术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搭建良好平台来展示同学们的研究成果。
本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4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生所提交的论文120余篇。经论坛学术委员会匿名评阅,最终共有来自国内外2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6篇论文入选。“全国博士生论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之一,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共同发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持,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论坛旨在为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优秀青年学子提供立足时代、放眼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畅谈学问之道、共促学科发展。本届全国博士生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察哈尔学会联合主办。
附:第十七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刘雅涵(复旦大学):《利力之间:战略竞争时代美国主要盟国跨国企业的地缘政治选择》
二等奖
吴泽平(中国人民大学):《技术转移与要素调动:后发国家创新产业培育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董佳欣(北京大学):《安全威胁对民众国际贸易偏好的影响:基于美国民众的联合实验》
张峻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关系中的圈层外交分析方法:以土耳其外交研究为例》
三等奖
韩彤雯、叶子(复旦大学):《中国企业何以走进非洲?:政治风险、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与中国对非直接投资》
李嘉伟(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与范式差异:“全球南方”作为学术概念的争论及实质》
文字:朱翊民
图片:骆革委、杨曦
责编:庄俊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