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在秋林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院长唐士其,党委书记康涛,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主任王正毅,副院长、国际组织与公共政策专业主任张海滨,副院长祝诣博、董昭华,国际关系专业主任梅然,外交学专业主任张清敏,比较政治学专业主任汪卫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节大磊,学院助理教授、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徐沁仪,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2024级硕士生班主任王雨濛,学院融媒体办公室主任、2024级博士生班主任王海媚,以及学院教师代表、全体新生共同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昕扬主持。
典礼现场
在暖心的开场影片中,开学典礼的帷幕缓缓升起。从圆梦北大报到入学的欣喜激动,到少年壮志意气风发的青春风采,学院教师的诚挚祝福与深切期望,点点滴滴皆被记录其中。
开学典礼在庄重肃穆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奏唱国歌
学院2024级本科生袁梓瑜作为新生代表讲述了自己对国际关系领域的兴趣,对北大一直以来的向往和对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追求。他认为,国关学子在学院的学习中,既要有全球视野,也要有中国情怀,要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他计划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未来的生活中,他将和其他新同学一起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个人理想和祖国繁荣贡献青春。
袁梓瑜发言
来自法国的留学生钱美利作为2024级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她反复思考院长唐士其的寄语,深切领悟到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表示,国关人需要懂自己,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锻炼批判性思维;也需要懂社会,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改善社会;更需要懂中国、世界,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不断拓宽视野,让自己与国际关系更加紧密相连。她祝愿同学们在北大不断探索新知,享受充实的学习生活,并为国际关系领域做出贡献。
钱美利发言
2023级博士生涂针华代表在校生对国关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与在座的新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燕园学习生活的感悟与建议,第一是大胆尝试,认识自己,他鼓励新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活动和课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第二是分类对待,拥抱不确定性,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应专注于可控制的因素,并接受不可控因素,找到适合的平衡点;第三是把握节点,动态调整,新生在大学生活的前37%时间里要广泛探索尝试,之后则聚焦并深化自己的专业领域。最后,他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告诉大家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和行动,希望新同学们在国关大家庭中收获充实、快乐且精彩的生活。
涂针华发言
学院助理教授徐沁仪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作为2024级本科生班主任,她结合自己近期推进的相关学术研究,为各位新生带来了殷切嘱托。她首先分享了“治理韧性”的相关研究,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复杂的挑战时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其次她结合“政策空间”的相关研究,希望同学们在北大不断找寻自己的心之所向,构建国际关系的学习体系;最后她介绍了角色理论和气候治理中的国家角色变迁,强调国际关系的本质最终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同学们要将自身发展与人类命运,与全球未来发展相结合,以天下为己任,彰显北大国关人的勇气与担当。
徐沁仪发言
随后,典礼进入表彰环节。祝诣博宣读2023-2024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荣誉称号表彰决定,于铁军、罗艳华、节大磊荣获2023-2024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荣誉称号。康涛为获奖教师代表罗艳华、节大磊颁奖,学生代表向老师献花。全体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向躬耕讲坛、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表彰2023-2024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
在院长致辞环节,唐士其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学习的理解,鼓励同学们在北大国关学以成人。他指出,人类既有对自然规律的依从,也有超越与抗拒规律的自由意志。一方面,自由意志的存在使得政治行为只表现为一种可能性,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到的视角和清晰的判断。另一方面,自由意志也帮助人类形成具有明确标准的价值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同学们应该把国家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合作,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秩序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他强调,自由意志作用的两个维度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和践行,并通过学习和实践转变成真正的人。他希望每一同学都可以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做出清晰的判断,也能够洞悉事理,明辨是非,把握人生的方向。
唐士其致辞
最后,满怀着对新学年的憧憬,全体师生齐声高歌《燕园情》,为2024年的开学典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我们共同寄托着对家国的深情厚谊,祝愿每一位国关学子在无限广阔的未来找到自己的光芒,携梦而行,不负韶华,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撰稿|花柔 卜一航
审核|李睿璇 高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