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下午,“国际关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20余位校内外专家参与会议并作精彩发言。论坛由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介绍了所属院校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现状、自身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我院张小明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已经从冷门专业发展为热门专业,与世界接轨的特征愈加明显。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教授认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是时代需求驱动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令人期待。
参会专家就国际关系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展开热烈讨论。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认为,从长久来说,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要向着一级学科的方向不断努力。他同时建议,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应该加强学理研究,与世界保持同步发展,开放学术思想,进一步提升学术创新水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提出,各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探寻国际关系学科发展新的切入点。
我院张清敏教授呼吁对外交学学科给予更多专注。他认为当前外交学学科定位不清晰,外交学的学科本质及其与国际关系学科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也强调外交学学科的重要性,指出上外国关学科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做大外交学,把外交学当作学院发展的支撑。
专家们普遍认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学理研究,在对接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到顺应主流和突出特色之间的平衡。专家建议,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要一手抓探索新型评价机制,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一手抓人才培养,从而更大限度适应市场化需求。
唐士其院长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推进学科整合”“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布局”等方面作了总结发言。他特别回顾了北大政治学120年的发展历程,强调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更应面向未来,肩负起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使命,为中国乃至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该论坛是纪念北京大学政治学120年活动的分论坛之一。9月2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科成立120年纪念大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校长郝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关系学科方面,有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友会会长、原文化部部长蔡武,院友会前会长、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沈仁道,学院原党委书记张映清、原常务副院长潘国华、原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宗良,以及学院现任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加了纪念大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在大会上回顾了北大国际问题研究自国际政治系建系以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作为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的重镇,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始终在把握时代脉搏,回应国家需求的同时,坚持注重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传统,创造了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在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学院同时坚持育人为先的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唐士其院长分析了国际关系与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差异,提出了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在未来应该肩负的三重使命,即揭示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律,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以及创造新的价值与规范,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创造新的基础,他强调,学院将通过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思想遗产,与世界各国学者广泛交流,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附:唐士其院长在北京大学政治学120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