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目的
着重讲授有关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研究的基本方法,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演变,国家及国家利益、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等内容,进一步讨论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经济因素、民族宗教因素和国际组织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影响。通过相对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使同学们:
1、熟悉基本的国际政治理论、概念、分析框架及方法;
2、提高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
3、为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认识和尝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初步基础。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理论和历史部分:在进行理论铺垫和历史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特点加以分析、概括和深入的研究。
地区专题部分:引导同学们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和历史经验来分析、观察地区问题,并通过地区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对已有理论的特性和历史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编 国际政治与国际政治学(6学时)
导言 课程介绍(1学时)
第一讲 近代国际政治的肇始(1学时)
主要内容:战争与国际政治、19世纪欧洲的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避免战争成为国际政治的原动力
第二讲 国际政治学科的建立和发展(4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及其学科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理论阐述、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现状
第二编 国际政治的基本方法和概念(9学时)
第三讲 国际政治的基本方法(2学时)
主要内容: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和课堂讨论、如何写评论性学术书评、如何写研究型文献综述、理清国际政治的主要领域和适用概念、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讲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4学时)
主要内容: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近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综合国力及其判定、国家对外战略、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
第五讲 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3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理论在国际政治中的应用、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国际政治格局、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秩序的发展与演变、冷战后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争论、国际战略及其构建
第三编 国际政治的冲突、竞争与合作(9学时)
第六讲 国际冲突(2学时)
主要内容:冲突与国际冲突、政治冲突及控制、军备控制与扩军备战、权力平衡与集体安全
第七讲 战争与和平(4学时)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民主和平论、核战争与核时代的常规战争、当代战争的根源、未来战争的可能形式、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的泛化
第八讲 和平与发展(3学时)
主要内容:时代问题、当代国际政治的主题、相互依存与国际合作和发展、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
第四编 从国际政治到世界政治(8学时)
第九讲 国际政治经济(2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一体化进程、依附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南北问题
第十讲 全球化与国际社会(2学时)
主要内容:国际社会理论、全球性问题的发展(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人口、难民等)、全球治理
第十一讲 文化与国际政治(2学时)
主要内容:文明冲突论、宗教与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当前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趋势
结语 重回大国竞争的民族主义时代(2学时)
主要内容:课程小结及期末复习
三、教学方式
- 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 在每编课堂讲授结束后,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时间。一节课一般安排两组同学(在事先确定的大组名单内,自行组成2-3人的合作小组),根据排定的讨论题,在课前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
- 围绕相关同学的课堂展示,全班同学均需在教学网讨论版的相关版面内发表评论,参与讨论和学习。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已在校图书馆“数字教学参考资料系统”里准备好,欢迎参考使用。
(一)主要参考材料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
-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刚要》,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
- 《国际政治学》编写组:《国际政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 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王缉思、唐士其主编:《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年。
- 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简明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译本。
(二)主要学术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
|
《现代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研究》
|
《国际问题研究》
|
《欧洲研究》
|
《亚太研究》
|
(三)电子数据库
- 中国知网(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期刊论文、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等)
- JSTOR等(英文过刊学术论文)
- 未名学术搜索(图书馆首页,包含中英期刊、书籍、媒体评论等)
五、成绩评定
(一)课堂讨论:具体要求及说明见“三、教学方式”,占15%
(二)写书评:4000字左右,第8周完成,占10%
(三)文献综述:6000字左右,第12周完成,占20%
(四)期末闭卷考试:课程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占20%,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及其分析运用能力,占30%,论述题占50%,合计占总成绩的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