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湖北省十堰市。本科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和法国滨海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任学院国际项目办公室副主任。
我是2015年9月入职学院成为国际项目管理团队中的一员,当时负责学院国际关系英文硕士项目(MIR Program)和亚洲校园(Campus Asia Program)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因突出的工作业绩,2020年8月,我晋升为学院国际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统筹管理全院的国际化办学项目,包括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大学国际事务英文硕士项目、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双学位项目、MIR项目、亚洲校园项目以及系际交换项目。
不同留学生管理服务理念的背后是每个国家各自的地域性与特殊性。学院国际硕士项目面向全球范围招生,学生群体遍布各大洲,大都来源于国际一流名校,每年约近百学生规模,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留学生群体。如何让学生在进入北大后适应国内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一直是战斗在前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之重,我和同事们每年处理两千多封邮件和上千条微信,成为学生们在北大学习联系最紧密的人。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袭,学院74名国际项目学生寒假归国停留海外,当时因防控疫情需要,学校调整了2020年的教学安排,学院相应做出应对计划。我和同事们都时刻秉承“事事无小事、事事无小时”的职责信念,通力合作,建立国际项目学生防疫台账,定期摸排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克服线上教学困难,认真妥善处理了学生难题。2020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协助学院16门国际项目英文课程完成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4名国际项目学生统筹安排组织了5场在线开题和11场在线答辩,确保学生们在疫情特殊时期顺利毕业和升学。
除了守职尽责做好国际项目教学管理工作外,在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共同协作工作中,我也积极学习探索对方先进高效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亚洲校园是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的促进三国青年流动的项目。学院自2011年起陆续与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双硕士和学生交换项目(BESETO项目),依照项目设计,学生需完成多地多校的流动,因此学生的教学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与合作院校工作团队的通力协作,亚洲校园项目逐步建立起三校学分转换互认、学伴计划、学业反馈报告等教学管理机制,并以人文关怀为辅助,优化项目的管理流程和形式,亚洲校园BESETO项目顺利通过试点阶段、正式实施阶段的质量评估,并获得优异评价。BESETO项目在2021年进入第三阶段后进行了扩大,加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学生流动项目。BESETO项目也发展成一个特别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Campus Asia Family”。
在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欢参加学院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学院工会是一个活力满满和温馨甜蜜的组织,,印象最深的是每年三八妇女节,工会老师们总会悉心筹划和组织异彩纷呈的活动,包括 “花道美学 插花有术”的体验活动、“世界因你而美丽”服饰搭配讲座、“环未名湖接力跑”和“人际交往中穿衣说话那些事”主题讲座等等,我从中不仅学到了不少相关的专业知识,陶冶了情操,也更加激励我满怀热情投身于工作当中。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运动会和各项球类比赛,获得过北京大学运动会铅球第三名、800米第三名、北京大学教职工游泳比赛100米蛙泳第四名等好成绩。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身在湖北家乡的我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封城。学院在封城第一时间送出关怀,给我邮寄了一箱无比珍贵的N95口罩和防疫物资,其他领导和同事源源不断的问候也让我倍感温暖,无比感恩于国关和谐大家庭。疫情期间读到池莉的文章《先照顾好自己,亲》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疾病当头,我们人人都要尽力能吃能睡豁朗达观,这才是真正爱,就是这么普通平常,这么超高难度。”,我们要珍惜健康的身体,能吃能睡,适度锻炼身体,同时保持好心态,才能与疾病抵抗。在疾病和生死面前,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一转身就可能是永恒的离别,对于健康,对于生命,更多了一些敬畏。我加入国关和谐大家庭已经快十年了,工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谆谆指导,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工作,保重身体,珍惜时光,心怀感恩,勇敢向前。
(文字和图片均为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