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贾庆国

所在系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职务/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
博士
研究室
国关学院大楼
办公传真
010-62751639
电子邮件
jiaqg@pku.edu.cn
简介

1979年5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美国佛尔蒙特州立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任教。历任助教、助教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监察部特邀检察员。美国丹佛大学《当代中国》、新西兰威灵顿大学《政治科学》、日本国际关系学会《亚太国际关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评论》、韩国高丽大学《东亚研究》、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当代亚太》编委,全国政协外委会《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兼职教授。2013年12月-2018年11月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2010年起
《公共外交季刊》,编委,2010年起
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2008年起
中国国际经济战略研究中心,理事,2008年起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2006起
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起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起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4年起
国务院学位办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03年起
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院务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当代亚太》编委,2003年起
民盟中央常委,2002年起
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2002年起
香港中文大学学术刊物,《中国评论》编委,2002年起
韩国高丽大学学术刊物,《东亚研究》编委,2001年起
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2000年起
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2000年起
中华美国学会,理事,2000年起
日本国际关系学会刊物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亚太国际关系)编委,2000年起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刊物 Political Science(政治学)编委,1999年起
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1998年起
美国学术刊物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中国)编委,1998年起

著作

专著:
1. 《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主编,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2. 《全球治理与大国责任: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主编,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3.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巨变中的世界与中国:中国青年学者的解读》,主编,金城出版社,2009年版。
5. 《从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崛起》,与朱云汉主编,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6. 《未实现的和解:冷战初期的中美关系》,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7. 《棘手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8. 《中国大预测:百名学者精英访谈记实》,中国外交篇主编,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

译著:
1、“依附的结构”,翻译,《世界经济译丛》,1989年第2期。

论文

主要论文:
1、《中国和美国正在走向冲突吗?》,与Richard Rosecrance合著,《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
2、《国外协商民主案例比较研究》,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撰写人之一,获2010年度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3、《有效开展公共外交的六个基本条件》,《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夏季号。
4、“Exception to the Rul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US Relations" (鲜有的例外:奥巴马政府和中美关系),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韩国国防分析研究)(June 2010)。
5、"Delicately Poised: Are China and the US Heading for Conflict?", (微妙的态势:中美正在走向冲突吗?)Global Asia (2010:4),合著.
6、“Unipolarity: Implications for China, the US and the World,” in Quansheng Zhao and Guoli Liu, eds, Managing the China Challenge: Glob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Routledge,2009), pp. 217-29.
7、《传统价值观与民主化进程:以中国为例〉,吴志攀等编:《东亚的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U.S.-Chinese Interactions over Time”(中美历史互动), with Richard Rosecrance, in Richard Rosecrance & Gu Guoliang eds., Power and Restraint: a Shared Vision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权力与自律:对中美关系的共同设想)(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9)
9、“Closer and More Balanced: China-US Relations in Transition”, (更加密切和平衡:转型中的中美关系)Ron Huisken ed., Rising China: Power and Reassurance (崛起的中国:权力与再保障)(Canberr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 Press, 2009).
10、“Chinas New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中国的新领导层与对美战略关系), Hao Yufan Hao, C.X.George Wei & Lowell Dittmer eds., Challenges to Chinese Foreign Policy: Diplomacy, 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World Power(对中国外交的挑战:外交、全球化和新世界大国)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9).
11、《顺势、量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思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战略纵横研究报告汇编2008年度》,2008年版。
12、"Chinas Nuclear Weapon Policy", in Christopher P. Twomey ed., Perspectives on Sino-American Strategic Nuclear Issu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8).
13、“Sino-American Relations: Beyond Containment and Engagement”, Kenji Takita ed., Emerging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 (Tokyo: Chuo University Press, 2008)
14、“Unipolarity: Implications for China, the US and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 50, (Spring 2008).
15、《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党制度》,《北京社会主义学报》,2008年第2期。
16、《机遇和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
17、《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朱云汉、贾庆国主编《从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崛起》,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
18、“2007年的中美关系:挑战增加”,《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2期.
19、“From Vision to Reality: Ten Years after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 (从愿景到现实:香港回归十年回顾), Yue-man Yeung ed., The First Decade: The Hong Kong SAR in Retrospective and Introspective Perspectives (第一个十年: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回顾与反思)(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0、“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China’s Experiment in Multilateral Leadership”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多边领导的实践), Iwashita Akihiro eds., Eager Eyes Fixed Eurasia: Russia and Its Eastern Edge (关注亚欧:俄罗斯及其东面)(Sapporo: Slavic Research Center, Hokkaido University, 2007). 
21、“Facilitating Peaceful Ris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hina’s Security Policy”, (推动和平崛起:中国安全政策的原则和实践),David A. Kelly, Ramkishen S. Rajan, and Gillian H. L. Goh eds., Managing Globalization: Lessons from China and India (New Jersey: World Scientific, 2006).
22、“Traditional Value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传统价值观与民主化:中国案例),Chung-Si Ahn & Bertrand Fort eds., Democracy in Asia,Europe and the World: Toward a Universal Definition (民主在亚洲、欧洲和世界: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Singapore: Marshall Cavendish, 2006。
23、“One Administration, Two Voices: US China Policy During Bush’s First Ter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 Pacific(亚太国际关系研究), (2005:1), 
24、“Chinas New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Insights(战略洞察), Vol. IV, Issue 9 (September 2005)
25、《美国外交思想与实践》,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2期,2005年4月
26、“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s Policy of Reassurance”, (和平发展:中国的放心政策),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澳大利亚国国际事务研究),(2005:4).
27、《中美关系面临三个层面的挑战》,载《外交评论》2005年第6期
28、“Learning to Live with the Hegemon: Evolution of China’s Policy towards the U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学习与霸权国家共处:冷战后中国对美政策演变),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14, No.44, August 2005.
29、“Towards a Mature Relationship: China and Australia”(中国和澳大利亚:走向成熟的关系),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 China in Australia’s Future (澳大利亚的未来中的中国)(Melbourne, Australia: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5). 
30、“Partners or Competitors: A Choice to Be Made”(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仍未作出的选择), Robert M. Hathaway and Wilson Lee eds., George W. Bush and East Asia: A First Term Assessment (乔治·W·布什和亚洲:第一任期评估)(Washington DC: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2005).
31、“Disrespect, Distrust: External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alism” (不尊重、不信任: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部根源),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当代中国研究)(2005)
32、“对华政策存在变数”,《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1期。
33、“Narrowing Differences but Diverging Prioritie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92-2000” (分歧和差异缩小、政策优先考虑对立:中美关系1992-2000), 收入Ezra Vogel 主编The Age of Uncertainty: US-China-Japan Triangle from Tiananmen (1989) to 9/11 (2001) (不定之秋:从天安门(1989)到9·11(2001)的美中日三角关系)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中国政党制度”,民盟北京市委、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编:《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文集》,2003年。
35、“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8期。
36、“美国外交思想与实践“,收入袁明主编《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Force, Intervention and Sovereignty: a Chinese Perspective”(武力、干预和主权:中国人的看法), Koji Watanabi主编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The Evolving Asian Debate (人道主义干预:演变中的亚洲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Tokyo: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2003). 
38、“In Search of Absolute Security: US Nuclear Policy”(追求绝对安全: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的核政策), 收入David M. Malone & Yuen Foong Khong主编Unilateralism and U.S.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单边主义和美国的对外政策),(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3)。 
39、“The Impact of 9-11 on Sino-US Relation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9-11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初步评估),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亚太国际关系)(日本国际关系学会刊物), (2003:2)
40、“New Priorities, New Opportunitie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9.11” (新的利益排序和新的机遇:9.11以来的中美关系), Asia Perspectives (亚洲视角),Spring 2002.
41、“Chinese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中美关系), Ezra Vogel 编: The Golden Age of the US-China-Japan Triangle, 1972-1989(中美日三角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89)。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Our Global Village: Prospects for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Borders” (我们的地球村:全球化和国家边界的前景), Harvard Asia Pacific Review (哈佛亚太研究)(Winter 2001).
43、“Beijing and Taibei: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北京和台北:进退维谷),Muthiah Alagappa 主编, Taiwan’s Presidential Politics: Democratiza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台湾“总统”政治:民主化和21世纪的两岸关系),美国M.E.Sharpe出版社2001年版。
44、“From Limited Cooperation to Limited Conflict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Between 1972 and 1992”(从有限的合作到有限的冲突:1972-1992年的中美关系),East Asian Review(东亚研究), March 2001。“From Limited Cooperation to Limited Conflict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Between 1972 and 1992”(从有限的合作到有限的冲突:1972-1992年的中美关系),收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教授Ezra Vogel等人主编的论文集。
45、“Steering Wheel, Shock Absorber and Probe in Confrontation: Sino-American Ambassadorial Talks Seen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对抗中的方向盘、减震器和探测仪: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 与章百家合著,收入由罗伯特·罗斯(Robert Ross)主编,Re-examining the Cold War: U.S.-China Diplomacy(重新审视冷战:美中外交),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Frustrations and Hopes: Chinese Perceptions of the Engagement Policy Debate in the US”(无奈与希望:中国对美国国内关于接触政策的看法),美国学术刊物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当代中国),2000年第3期。
47、“China’s Foreign Polic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世纪之交的中国外交),Osterreichisches Jahrbuch Fur International Politik 1999 (奥地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年鉴,1999), Wien: Braumuller, 2000年。
48、“美国对台政策走向”,提交国防大学台湾研究中心,2000年11月。
49、“Chinese Policy Perspective towards the Korean Peninsula”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视角)KNDU Review (韩国国防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0、“Cross-Strait Relations After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to Chinese Sovereignty“ 香港回归后的两岸关系,C.L.Chiou & Leong H. Liew 主编:Uncertain Future: Taiwan-Hong Kong-China Relations after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s Sovereignty (不确定的未来:香港回归后的台、港、大陆关系),悉尼:Ashgate 出版社2000年版。
51、“Chinese National Interests Under Reconstruction” (中国国家利益的演变),China Studies (中国研究),2000年第6期。
52、“中美日三国关系: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政治研究》, 2000年第2 期
53、“1999年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及对策分析”,中共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汇编》,1999年12月
54、“世纪之交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研究报告,提交全国台湾研究会,1999年9月
55、“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梁守德等编,《走向新世纪的欧洲与大国关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56、“走向平等互利:冷战结束以来的中澳关系“,与侯颖丽合著,《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第3期。
57、“Chinese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Since the Late 1970s”(中国外交:七十年代末以来的调整),德国学术刊物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 (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1999年第2期。
58、《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的调整》,《亚洲评论》(香港)1998年秋。
59、“评《霸权的兴衰》”,《中国书评》,1998年秋季卷。
60、“震荡向上?克林顿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美国研究》,1998年第2期。
61、“China’s Re-emergence an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中国的重新崛起及其外交战略),与由冀合著,收入Joseph Cheng 主编, China Review 1998 (中国评论:1998),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2、“试论克林顿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梁守德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平等与尊重: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基础), China’s International Role: Key Issues, Common Interests, Different Approaches(中国的国际角色:关键问题、共同利益和不同看法),(德国: Friedrich-Ebert-Stiftung, 1997)
64、“The PRC’s Strategic Options”(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选择),Greg Austin 主编:Missile Diplomacy and Taiwan’s Future--Innovations in Politics and Strategy(导弹外交和台湾的未来--政治和战略的创新),(澳大利亚:Strategic and Defense Studies Centre, RSPA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7)
65、“对联合国改革方向的几点看法”,《中国与世界》(香港), 1997年第1期。
66、“国际规范与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第2期。
67、“中、日、韩国家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梁守德等主编:《1996:国际社会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8、“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10期。
69、“Reflections on the Recent Tension in the Taiwan Strait”(对近来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思考), 澳大利亚 The China Journal(中国研究), July 1996.
70、“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Respect”(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际尊重)美国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国际事务研究), Spring1996.
71、“国家与发展:评《环亚太地区的国家与发展》”,《中国书评》,1995年3月,总第2期。
72、“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Political Détente:The Evolu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经济依存与政治缓和: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演变),与美国教授Susan Shirk合著,收入Susan Shirk和Christopher Twomey 编,The Asia Pacific Security Region:Links Between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lations (亚太安全区域: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衔接),美国: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6年。
73、“从美国政府处理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危机看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性质和作用”,《太平洋研究》,1995年第2期。
74、“联合国与裁军”,收入王杰编,《联合国遭逢挑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
75、“重新认识中美关系”,《美国研究》,1995年第1期。
76、“The Making of Beijings Taiwan Policy”(中国台湾政策的制定),收入美国教授郑敦仁等编,Inherited Rivalry:Conflict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继承的角逐:台海两岸间的冲突),伦敦:Lynne Rienner 出版社,1994年。
77、“Toward the Center:Implications of Integr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for Taiwans Mainland Policy”(趋中现象:一体化与民主化对台湾大陆政策的影响),美国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东北亚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
78、“Privatization,Competition,or Else:An Alternative Model to Explain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During the Reform Era”(私有,竞争,还是其他:探讨改革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成因),美国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当代中国),1994年第1期。
79、“Chinas Economic Reforms:the Triumph of Pragmatism”(中国经济改革:务实主义的胜利),收入悉尼大学政府与公共行政系编,Beyond the Headlines:Politics,Australia and the World (新闻标题之外:政治,澳大利亚与世界),1993年。
80、“Beijings Perception of the Changing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Its Implications”(中国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及其影响),美国 Asian Survey (亚洲研究),1992年第3期。
81、“Between Sentiment and Reason:Current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China”(在感觉与理智之间:当前中国中美关系史研究),收入英国学者Priscilla Roberts 编,Sin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900(1900年以来的中美关系),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1年。
82、“Tranquillity by Default”(无为而静),美国 Asian Survey (亚洲研究),1990年第12期。
83、“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第1期。
84、“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对华贸易政策的争论”,《美国研究》,1990年第2期。
85、“China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中国对外经济政策),收入郝雨凡和宦国苍编,The Chinese World View(中国人看世界),纽约:Random House出版社,1989年。
86、“From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to Sino-American Ambassadorial Talks”(从台湾海峡危机到中美大使级会谈),收入Harry Harding and Yuan Ming,ed.,Sino-American Relations,1945-1955:A Joint Reassessment of a Critical Decade(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美国:S R Books 出版社,1989年。
87、“中苏两国对国际关系的新思维”,《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年第10期。
88、“简析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美国研究》,1989年第1期。后分别收入丁明楠等编《新的视野:中美关系论文集3》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和资中筠与何迪编《美台关系四十年:1949-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89、“简析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1期。
90、“依附的结构”,翻译,《世界经济译丛》,1989年第2期。
91、“The Dilemma of Power:The Cho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权力的两难:人民共和国的选择),收入J. Barton Starr 编,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Its Birth,Growth,and Influence in Asia(美国宪法:它的诞生,发展及对亚洲的影响),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8年。

报纸刊物论文:
1、《维护社会稳定、共促社会和谐》,《中国政协》2011年底9期